如何與家人溝通?


角聲癌症關懷編寫

在美國,醫師有責任將病情清楚地告訴病人,不像在台灣或其他地區有時醫師會先把病人的診斷告訴家人,再由家人決定是否告訴病人。但是在美國如果病人不懂英文,而幫忙翻譯的家人又不將實情告訴病人時,將來就會產生溝通上的問題。隱瞞病情通常是家人為了保護病人,怕他心情受衝擊,無法承擔。但是其實病人大多有自知之明,並且他應當正確地瞭解病情,他才能行使自主權作合宜的醫療決定和計劃未來。

當病人被診斷出癌症時,心中會擔憂、害怕、不知所措等,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其實家人也會有相同的心情。這時,病人需要家人的支持、勉勵、關懷。有時,病人也會因加添家人的麻煩而感到愧疚,這時病人需要被安慰和肯定。當病人能夠感受到家人真誠的關懷時,他心中就能有安全感。相對的,病人也要體貼家人的辛勞,以感恩的心配合家人一同面對癌症的衝擊。

雖然罹患癌症是一個身體健康的危機,但是當病人與家人能夠真誠相待,並藉著合宜的方式溝通時,這可能是建造家人關係的一個轉機。溝通時,要彼此尊重,聆聽對方的需要和感受,確認對方的感受,給與仁愛與安慰,不要論斷或批評。

如何溝通呢?首先你要成為一個聆聽的人。一個聆聽的人要願意耐心傾聽對方的話,明白他的需要,再從他需要的地方回答、幫助他。下列是一些溝通的方式:

使用開放式的問句,讓對方有機會表達他自己開放式的問句就是被問的人不能只用很簡短的句子問答。例如:不要問對方「你今天好嗎?」這樣的問句通常只得到非常簡短的回答,例如:「好」或「不好」。若是你問他「你今天覺得如何?」這樣,對方就有機會可以多說一些他自己的感受。

聽的人要能敏感、設身處境、細心聆聽話中的話,要澄清你的理解,並引導對方表達內心的想法和感受。藉著聆聽,當你清楚地明白對方的處境和感受時,再來幫助他自己尋找合理、可行的應對措施。聆聽時,你可以用你自己的話回應你所聽到的內容和感受。

  • 回應內容是為要確定你得到正確的資訊,讓你可以問一些後續的問題去了解對方的思想和實況。例如:你可以說:「我聽到…」或「你的意思是…」如果對方認為你理解是錯的,他可以再澄清。
  • 回應感受是讓對方知道你瞭解並確認他的感受。例如:你可以說「你是不是覺得…」或「聽起來你好像覺得…」當你能夠確切地說出對方的感受時,無形中你與對方的距離就縮短了。

不 要打斷對方,更不要否定對方的感受或論斷對方。例如:如果病人告訴你:「我好擔心我的病情會惡化。」你就不要隨意說:「不要怕。」你可以問他,「為什麼你會這樣想?」(這是一個開放式的問句。)或許,當你耐心詢問時,他會把真正擔心的事告訴你。你也可以在合適的機會表達你的感受。例如:「我也是擔心…」當病人與家屬可以真誠溝通相待時,你們就能彼此扶持,一同面對問題。

不要道聽途說(尤其是別人的治療方法和反應),因為每個病人對治療的選擇和反應都是獨特的。遇見醫療、藥物或護理的問題時,最好從醫師、藥劑師或護理師那裡得著正確的回答,免得處理失當。

在尚未深入了解狀況前,不要急於提供答案。最好的方法是協助對方尋找正確合理的答案。因為你所提供的,可能對病人無益,反而對他有害。你可能奪取他自主思考的權利,甚至當你所提供的答案不實在時,你會遭到埋怨。

盼望以上這些簡單的原則可以協助病患和家屬一同在抗癌路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