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ald Cancer Association


認識B型肝炎的重要性

龔振成

最近我認識一位50多歲的男士,他告訴我十幾年前他在一次驗血時無意中檢查出他是B型肝炎帶原者,州政府健康局因此通知他要注意,免得把B型肝炎傳給其他人。他說他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他會是一位B型肝炎帶原者,一直到幾年前他參加一場B型肝炎的講座,他才知道B型肝炎可能由帶原的母親在生產時傳給新生嬰兒,或因性交、使用消毒不夠徹底的針頭、或共用染血的刮鬍刀或牙刷而感染。他說或許他母親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或小時候在台灣生病時常常在診所裡打針,可能因此感染了B型肝炎。

他說那場B型肝炎的講座讓他對B型肝炎有更清楚的認識。原來肝炎病毒分A, B, C, D, E型等,其中B、C、D型肝炎病毒會導致慢性肝炎及肝硬化;B、C型可能引起肝癌;A、E型則只會引起急性肝炎。華裔中,以B型肝炎最普遍。多數B型肝炎的感染沒有症狀;少數有腸胃不適、食慾不振、疲倦、噁心等症狀,嚴重患者會出現茶色尿、黃疸。感染B型肝炎之後,若檢驗「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陽性反應者,稱為「B型肝炎帶原者」,表示肝炎病毒持續存在體內。帶原者不一定有症狀,病情之輕重因患者的年齡、性別、免疫力而異。有10-15%的華人在感染B型肝炎病毒後無法產生抗體,因而成為帶原者。持續帶原六個月以上,稱為慢性帶原者。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根治,並且罹患肝硬化或肝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很多。

那位講座的講員也是一位肝癌手術專家,他說,他曾經看到許多壯、中年的人到他那裡尋求幫助,其中不少都是平日生活忙碌的男士,由於不了解B型肝炎的危險性,也忽略定期檢查,等到肝腫瘤都大到無法開刀時才去看他,他也無能為力了。因此他強調B型肝炎帶原者應每半年做一次「甲型胎兒蛋白」(AFP)及肝功能驗血檢查,每年做一次「肝臟超音波」檢查來早期偵測肝癌或肝硬化。因肝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但若藉著這些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可以及早治療,通常治療效果不錯。有一部分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因病毒活性很高或肝臟已經受損,可能需要服用抗病毒藥物來控制B型肝炎的病毒。因此B型肝炎帶原者一定要找肝臟專科醫生作定期追蹤檢查。B型肝炎帶原者能夠與平常人一樣上班、上學或從事日常的活動,但不要喝酒,亂吃藥,或吃生蠔(因生蠔可能帶菌讓B型肝炎病毒惡化導致肝衰竭)。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倘若罹患癌症需要化療,也應當讓腫瘤科醫生知道病史,看是否要接受B肝抗病毒藥物治療以避免B肝病毒大爆發所導致的肝衰竭。

那位講員又說,驗血檢查B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是唯一能夠確定患者是否有慢性B型肝炎的方法。未曾感染B型肝炎的人,即B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和B型肝炎表面抗體 (Anti-HBs) 驗血檢查都是陰性者,應儘速注射B型肝炎疫苗。B型肝炎疫苗注射要6個月裡打完3針,再驗血檢查是否產生抗體。現在新生嬰兒在出生後都馬上接種第一針B型肝炎疫苗並在6個月內完成其餘兩針,因此已經大大地降低新生嬰兒的B型肝炎感染率了。

由於B型肝炎又稱「隱形殺手」,因此華人B型肝炎的宣導也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北美各地的華人可與你的家庭醫生、當地的衛生所或公立醫院洽詢或到史丹福大學的亞裔肝臟中心的網站 http://liver.stanford.edu/ 瀏覽B型肝炎的英文資訊。想看中文B型肝炎資訊的華人可到「好心肝全球資訊網」 http://www.liver.org.tw/ 瀏覽。了解B型肝炎並採取正確的行動可以保護自己以及你所愛的親人。